宁陵县古城四门迎复建!即将繁华再现!!
请用微信扫一扫
追寻昨日的阳光,推开一座古城的门。古墙、古砖、古瓦已不复存在,唯有在斑驳的古籍印映里,追忆着这座城的故事。“昔葛天氏之乐,千人唱万人和”,这是一座乐舞之城,先民居东写意龙凤呈祥的原始和谐,回响生命最原始的激情;“汴水日驰三百里,夜泊宁陵月正南”,这是一座文脉之城,行吟隋唐大运河的通畅宁静,更有《呻吟语》智慧的博大精深;“佳酿兮解忧,壮志兮填胸”,这是一座酒香之城,浪漫与诗情在3000多年的御封史话中浸润与流淌;“居官有五要,本分二字妙不可言”,这是一座清德之城,范仲淹的先忧后乐、吕坤的实廉诤谏,厚厚的城墙承载着大德之容;“你家在哪里,我家黄河边”,这是一座乡土之城,酥梨的甘甜、夯歌的豪迈、长寿的基因渗入母亲河畔的每一个毛孔;“宁陵宁陵古老的地方,宁陵宁陵美丽的地方”,这是一座筑梦之城,世纪规划滢满了古城新梦,在凤凰涅槃中产城相融。
作为有着两千余年历史的古城,历经战火的洗礼与沧桑,亦有商贾繁华的沸腾,如今在新时代的重建中秀水灵动、古新交映。人文的图腾在历史的苔痕中蔓延,古葛遗风在薪火相传中赋予灵动。宁陵古城四门复建,信陵文脉再现璀璨,新时代腾飞的希望正在盛绽。
一、宁陵县古城门名及城门四联的文献记载
自古以来,古城有门,门上有楼,门下有洞,洞上有匾,匾上题名。城门指城楼下的通道,是“城”的标志,城门与城楼的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和时代的风采。而且,城门、城楼与城墙相连,既有军事防御作用,又有城市防洪功能,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。宁陵古城亦是如此。东门名曰“延和门”,南门名曰“文明门”,西门名曰“宝成门”,北门名曰“钟祥门”,城门名均题于城门楼之下、门洞之上的城门匾额上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)《宁陵县志·地理志·城门池桥》记载:“门:南曰文明,北曰钟祥,东曰延和,西曰宝成。楼:四座。”
宁陵古城四门门名,明代以前无考。目前史志所记载的四城门名,始于明代吕坤所倡建的宁陵城。吕坤(1536—1618),字叔简,号新吾,自号抱独居士,人称“沙随夫子”。归德府宁陵县人。一生历经嘉靖、隆庆、万历三朝。分别在山西、陕西、山东及京城做官20余年,历任县令、吏部文选司主事、右参政、提刑案察使、提督、布政使、巡抚、右佥都御史、刑部右左侍郎等官职,逝后诰赠刑部尚书。他是一位学术与事功并重的政治家,是数千年间被崇祀曲阜文庙的100多名大儒先贤之一,其唯物主义思想载入《中国思想史》,主要著作有《呻吟语》《实政录》《去伪斋文集》等。吕坤辞官返乡后,为解决黄河水患和匪祸之灾,于万历二十九年(1601)作《修城书》,力排众论,向县里建议修缮扩展宁陵城池,得以采纳。此工程始于知县李庭训,告成于知县薛大中,“历三令,约数年”建成。
宁陵城建成后,吕坤为古城四门起名,并题“城门四联”:“东延和门:青帝布阳春,郁郁葱葱,生气溢沙随之外;黄堂流德泽,融融液液,太和在梁苑之西。南文明门:万丈文光,北射斗牛通魁柄;三星物采,东联箕尾上台躔。西宝成门:万宝告成,耕夫织妇白叟黄童,年年歌大有;五征来备,东舍西邻南村北疃,处处乐同人。北钟祥门:洪涛来万里恩波,远抱崇墉浮瑞霭;玄女注千年圣水,潜滋环海护生灵。”
吕坤为宁陵古城所起城门名及城门四联最早记录在其著作《吕子遗书·呻吟语》(清道光七年开封府署雕、栗毓美整理版本目录后),时注:“原书共一千七百九十五则,补录二百七十八则”,将吕坤联作十余副收录。而此前的吕坤著作明万历二十一年本、清乾隆五十九年本、清道光六年本均未收对联。清代文学家梁章钜《楹联丛话》载:“吕新吾先生陈臬中州时,有城门四联。”如今,在中华书局王国轩、王秀梅整理出版的《吕坤全集》中卷《呻吟语》卷五《外篇·治道》(867页)收录有宁陵“城门四联”。
二、宁陵县古城门名及城门四联的内涵探考
由于年代久远,现存的宁陵古城四门名称及城门四联,命名内涵及寓意已鲜为人知。笔者多次翻阅明清《归德府志》《宁陵县志》等大量古籍,亦语焉不详。我们只能从一些史料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,综合分析判断,从而找出其线索。现将笔者对古城四门内涵的认识,作一简要释义。
(一)东门:延和门
上联:青帝布阳春,郁郁葱葱,生气溢沙随之外;
下联:黄堂流德泽,融融液液,太和在梁苑之西。
①译文:
青帝带来熙和春天,郁郁葱葱,蓬勃生机遍布宁陵内外;
知府大堂流布德泽,融融和和,太和之气布满梁苑之西。
②注释:
青帝:东方之神,又为春神。葛天氏居东,为青帝。
沙随:春秋宋国古地名,在今宁陵县西北。宋代程迥、明代吕坤皆称“沙随夫子”。这里代指宁陵。
黄堂:古代太守衙门中的正堂。
太和:亦作“大和”。天地间冲和之气。谓太平和睦。《易·乾》:“保合大和,乃利贞。”
梁苑:园囿名,西汉梁孝王刘武营建的三百里皇家园林,在今商丘市。
③解析:
延和门位于古城东方,今县城东街,俗称“东门”。按照周易五行,东方属木,主宰春季,青龙位,色青。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,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,养料往枝头输送,代表着葛天氏部族繁衍生息地生机勃勃的景象。在古人看来,在东、南、西、北四个方位中,东为大为尊为主,因其为太阳升起的方向,反映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和敬畏,故有“主位在东,宾位在西”之说法,又暗和归德府衙在东、宁陵县衙在西之方位,所以府衙善政使太和之气充溢宁陵,使这里太平和睦。“延和”曾为汉武帝刘彻年号、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年号,“延”意即长、久,《尔雅》:“延,长也”;“和”,乃中和也,《中庸》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所以,“延和”乃取“长久祥和”之意。即东方太阳升起,万木万事逢春,在善政治理之下,宁陵大地一派生机盎然、祥和安宁的景象。
(二)南门:文明门
上联:万丈文光,北射斗牛通魁柄;
下联:三星物采,东联箕尾上台躔。
①译文:
文昌奎星光芒万丈,许多人要成为朝廷栋梁;
心宿三星华丽多彩,众才子要成为国家重臣。
②注释:
文光:代指奎星楼,在古城东南角,前有文昌阁。奎星是二十八宿之一,一共有五个星点,如五星相聚,则为文教昌明之象。又说,北斗七星第一颗称魁星,所以科举时代中了状元,谓之“大魁天下”。“奎”“魁”读音相近,于是奎宿与魁星也分不清了,奎星楼又称魁星楼。
射斗牛:牛,牛星,二十八宿之一。指建功立业的豪情。
魁柄:比喻朝政大权,此指朝廷。
三星:这里指心宿三星。心宿最亮星俗称大火星,商星。古有“三星高照”之说。
箕尾:星名。箕星与尾星。两宿相接,属东方七宿。
台躔(chán):台,官署名。台躔指朝廷高官官署。
③解析:
文明门位于古城南方,今县城南街,俗称“南门”。按照周易五行,南方属火,主宰夏季,朱雀位,色红。夏天属火,火的特点就是向上,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,长势迅猛。古时,宁陵县鼎盛文风铸就了科举时代的辉煌,因此在南门附近建有奎星楼、文昌阁。吕坤结合五行、建筑位置和星宿分野,将南门命名为“文明门”。“文明”一词,最早出自《易经》,曰“见龙在田、天下文明。”(《易·乾·文言》)这里既有文采光明、文治教化、文教昌明之意,又有对宁陵人才辈出、积极向上、文德辉耀的殷殷期许。
(三)西门:宝成门
上联:万宝告成,耕夫织妇白叟黄童,年年歌大有;
下联:五征来备,东舍西邻南村北疃,处处乐同人。
①译文:
五谷丰登,耕夫织妇老翁孩童年年歌颂大丰收;
风调雨顺,东邻西舍南村北庄处处皆乐幸福人。
②注释:
万宝:各种作物的果实。
大有:大丰收。
五征:古人以雨、暘、煖、寒、风五者是否适时作为吉凶的徵验,称为“五徵”。
疃(tuǎn):村庄。多用于地名,如王疃。
同人:也作“同仁”。在一个地域或一起工作或同一行业的人。这里代指同在宁陵大地生活的人。
③解析:
宝成门位于古城西方,今县城西街,俗称“西门”。按照周易五行,西方属金,主宰秋季,白虎位,色白。金的特点是稳固,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庄稼已熟,农事告成,所以西门以“宝成”命名。“宝成”,意即“万宝告成”,出自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春气发而百草生,正得秋而万宝成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天地以万物为宝,至秋而成也。”《书·尧典》孔颖达疏:“秋位在西,于时万物成熟。”从而实现万物的“大有”,“大有”是力量、物资、气运充沛的意象。火在天上,普照万物,万民归顺,顺天依时,大有所成。“大有卦”乃《易经》64卦之第14卦,在天候上就是晴天丽日,在人事上是蒸蒸日上之象。吕坤在西门以“宝成”命名,希望一年四季风调雨顺,到了秋天,老百姓所种植的各种作物、果实丰收盈实,宁陵县域全民都幸福愉悦。
(四)北门:钟祥门
上联:洪涛来万里恩波,远抱崇墉浮瑞霭;
下联:玄女注千年圣水,潜滋环海护生灵。
①译文:
涛涛黄河流来万里恩波,远远抱持古城浮动祥云雾霭;
九天玄女倾注千年圣水,暗潜流入大海滋润环海生灵。
②注释:
洪涛:大波浪。这里代指黄河。
恩波:谓帝王恩泽。这里指母亲河对于两岸人民的恩泽。
崇墉:指高墙、高城。这里指高大的宁陵古城墙。
瑞霭:吉祥之云气,亦以美称烟雾,类似于祥云。
玄女:亦称九天玄女,传说中的天上神女,曾授黄帝兵法,以制服蚩尤。原始形象是玄鸟,为葛天氏部落、商部落、秦部落等玄鸟氏部族图腾。为道教所奉之神。宁陵人又称“圣水娘娘”,今宁陵仍存圣水娘娘庙(县产业集聚区中象乳业新址厂区东南角)。
千年圣水:指古城之北的圣水井。世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经过宁陵,人困马乏,因四处无井,难以解渴,无奈和衣席地而睡。深夜,忽有一女挑来两桶水,怎么也喝不完。到了天亮,此女不见了,两水桶处冒出两眼水井,汩汩流水。士兵们感到奇怪,议论纷纷。李世民以为天助,率军焚香叩拜。回到长安,便降旨命大将齐国远来此修“圣水娘娘庙”,庙门楹联:“开皇年降生下天仙玄女,唐太宗敕封过圣水夫人”。从此,人们就把这两眼井叫做圣水井。明嘉靖年间,大水淤一井,另一井仍存,其水清澈见底、甘甜可口。井上建有亭子,每年二月初十逢庙会。此传说载入1991年版《宁陵县志·文化》篇。
潜滋:潜:暗中,隐藏;滋:生长。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。
环海:意思是四周的大海。
生灵:指有生命的东西。
③解析:
钟祥门位于古城北方,今县城北街,俗称“北门”。按照周易五行,北方属水,主宰冬季,玄武位,色黑。水往低处流,冬天万物休眠,为春天蓄积养料,所以冬属水。吕坤结合五行,巧妙地围绕宁陵之“水”来撰写北门城联,联中既有位于古城之北的母亲河黄河,又有为唐太宗解危难的圣水井,还有源自葛天氏部落图腾“玄鸟”的九天玄女,恰好印证了城北的地理风貌和历史风情,可见他的广征博引、学识渊博,以及对乡土人文的熟知。同时,他也更了解自宋元以来,黄河泛滥给宁陵带来的灾难,此次扩展古城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抵御洪灾。因此,他在暗和五行位置的框架下将北门命名为“钟祥门”,既是祈祷万里母亲河多给宁陵大地带来福祉,少些洪涝灾害;又是希望圣水娘娘自古以来护佑着一方民众,多些钟瑞祥气。
三、重修宁陵古城四门的时代价值意义
新时代,新发展。宁陵旧城城湖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,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建设最为庞大的工程。通过破旧立新,精心规划,一个具有历史底蕴、文化内涵的新的商贸圈呼之欲出。对于复建宁陵古城内的建筑,专家组有清晰的目标:复建四个城门,而非全部城墙;复建部分地标性历史建筑,如吕坤故居、范仲淹故居及范公井、古县衙、奎星楼、栗大王庙非遗展馆等,而非所有古迹;再者通过葛天湖、信陵湖、吕坤湖、张弓湖等打造具有特色的四大版块,切实彰显最具宁陵特色的人文风情。
复建的四个城门的命名,也将延续明代吕坤所撰的极具内涵的城门名称及城门四联。结合城门楹联的联意,可知四个城门名称的含义分别为:东和(延和门)、西成(宝成门)、南文(文明门)、北祥(钟祥门)。而古县衙居中,布局合理。城门的复建,是宁陵古城文脉的延续,是古城商旅的推动,更是古城品牌的提升,必将成为全力打造宁陵最闪亮的文化名片和引领发展的重要支撑点。(文/图 马学庆)